吳智權醫師

吳智權 醫師

健興診所 院長

破解糖尿病常見迷思

「醫師,吃藥會不會導致洗腎?」「我很怕打針,會不會開始打胰島素後就要打一輩子呢?」,在門診時常有糖友問我這些問題,其實身為新陳代謝科醫師,十分能理解剛得到糖尿病,或者被宣判需要吃藥打胰島素的恐慌,但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迷思,這次要破解這些常見的迷思,和大家分享正確的管理方式。

迷思一:不敢吃藥打胰島素,怕身體有負擔!?

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2019年發布的糖尿病年鑑中指出,臺灣糖尿病個案併發腎病變的比率逐年增加,糖尿病腎病變的盛行率約為15%,這些個案大多因為長期管理不當而導致。其實,相較於長期高血糖所造成的傷害,糖尿病用藥對於身體的負擔是十分輕微的,糖友們不用太擔心,重點是要先穩定管理好糖尿病的狀況才對。

在胰島素方面,其實越早使用胰島素,才能夠讓胰臟休息,也可以延緩後續對於胰島素使用的依賴,所以若是醫師建議可以使用胰島素時,糖友們可別太害怕,因為這反而是幫助你控制好血糖的好方法喔!

迷思二、不能吃澱粉和水果,容易讓血糖不穩!?

有親友和我說血糖的來源就是澱粉,既然都罹患有高血糖和糖尿病了,當然就要戒除澱粉,讓血糖降低!其實這樣的觀點是似是而非,過去確實有些研究發現極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可以改善血糖,但這都是在醫療人員極為嚴密監控下達成的!而若糖友在同時用藥或打胰島素的期間,貿然戒斷澱粉就有發生低血糖的風險。

其實,好好配合糖尿病照護團隊的指示,選擇「合適的食物」和「合適的份量」,適當吃澱粉食物和水果也是能管控好血糖的!那為什麼要勉強自己斷絕澱粉,失去許多飲食上的樂趣呢?

迷思三、運動容易低血糖,所以不敢運動!?

其實運動是有助於血糖管控的,2017年研究發現,追蹤了糖尿病患者長達8年,結果發現保有運動習慣的糖友,其糖化血色素從8.33% 降低至6.49%,而沒有運動習慣的則一直都在8% 左右,而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色素則建議控制在7% 以下。主要原因是運動能增強胰島素敏感性,也可以增加基礎代謝率,也能消耗熱量和促進新陳代謝,幫助糖友們控制體重,體重控制得當就更有助於血糖管理。不過,過度的運動會有低血糖的風險,因此建議糖友們可以詢問糖尿病衛教師,瞭解不同運動強度與時間該怎麼補充食物和搭配藥物,才能避免低血糖的風險!

糖尿病是很常見的代謝病,隨著我們年長,身體代謝糖分的能力自然會減退,因此在現代人均壽命幾乎超過80歲的狀況下,糖尿病或高血糖就是我們終需面對、積極但樂觀處理的問題,因此面對糖尿病時毋須恐慌,也不要聽信網路謠言,跟著醫師一起照顧好糖尿病,也能好好享受生活!

資料來源:
BMJ Open Diabetes Res Care. 2017; 5(1): e000414.

回上一頁